Table of Contents
Toggle內向的人總是有口難言,常沉默於自己的世界中,即使擁有縝密的觀察力與高共感的同理心,卻難以被大眾理解,甚至容易被貼上「奇怪」的標籤,該如何調適心理,與這個世界共處,找到自己的價值,是我們這次要探討的課題。
內向與外向之間,應該給予自己的心理建設
外向的人如太陽發光發熱,內向的人卻像月亮,默默散發光芒,擁有自己的想法與內涵,只是不容易被發現,卻更容易被誤解,與陌生人交談就會心跳加速,在大眾面前發言會不自覺的輕顫,這些稀鬆平常的事,卻是內向人常需要面對的難題,因此內向者要學著欣賞自己,訓練自己在眾人的目光下也能自在生活,在人群中找到立足點,又能保有自己的特質。
國外許多成功人士其實都是內向型人格,像是演活《麻雀變鳳凰》的女演員茱莉亞・羅勃茲就是典型的內向者,她有著燦爛的笑容、真摯的眼神,在生活中卻低調內斂。不因為他人眼光而勉強自己去模仿外向的人,是最重要的一件事,外向的人能在社交獲得能量,而內向的人卻相反,持續社交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耗,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內向特質,發揮自己的影響力,如何在內向的高共感中自處,找出人生的平衡點,以下提供打好心理基礎的三種方式:
擁有自己的一隅,細微的自我察覺
內向者與外向者的大腦是由不同的神經傳導路徑來分配,外向者喜愛向外蒐集訊息,內在活動少,內向者的思考路徑長,內在思考多,因此需要消耗較多能量而容易疲憊,更需要充裕的個人空間與時間去調整自己,因此無論是心裡還是外在,永遠記得留一個小角落給自己,給自己一個寧靜的空間來累積能量,隨時檢視並認清自己的需求,直到找到舒適與愉悅的應對方式。
可以多觀察獨處下的自己,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呈現什麼改變?在什麼狀態下會感到匱乏?在社交與面對他人後,又會獲得什麼轉變?仔細的察覺自己的感知與需求,對自己要有清楚的意識。
不只沉浸在共感的內在世界,也試著提高注意力
內向的人絕大多數是共感人,極度無法忍受過度的社交與長時間的閒聊,在聚會中會比較安靜,這是由於內向的人有良好的反省與同理心,因此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在世界,對於外界也會有細微的觀察,不過由於長期思考內耗,以及社交的焦慮感,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,這種分散不集中的狀態,一旦外出與人接觸,就容易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觀感,以及自己對整個世界的理解度,因此可以反覆訓練自己,把思考放在眼前最重要的任務上,長時間全神貫注,不分散焦點,久了自然能散發出自己的光彩。
做自己的主人,制定妥善的日程計畫
內向同時伴隨著敏感、敏銳,因此容易想太多,顯得裹足不前,精神也容易疲憊,難以用言語表達,但這些縝密的思緒在內化後,卻是更為堅強的底蘊,如何化為源源不絕的力量,需要時間與空間的醞釀,因此時間的掌握與自律性就更重要,與其完全不出門,被逼迫到非得出門不可時,才緊張得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,不如自己當時間的主人,可以養成慣性,提前將所有的日程計畫都安排妥當,在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執行,久而久之,就能游刃有餘的去面對所有的人事物。
※本文經《My Plus加分誌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